|
干热河谷的“果蔬天堂”从何而来?背后是沪滇协作一盘大棋11月的昆明市东川区,阳光明媚。走进昆明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大棚,一株株蓝莓茁壮成长,有的枝头挂着白色的小花,有的结出了青里泛蓝的果实,更有些“着急”的已经成熟,深紫色的表皮上覆着一层白色的果粉。从长势看,12月就将能迎来采摘。金地公司负责人赵国金满脸笑容:“第一年种蓝莓就能大丰收,种植设施投入全部回本!” 这是东川区种出的第一批蓝莓,也是上海援滇干部“全链”帮扶的成果——因地制宜,推动东川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打造“果蔬天堂”,也帮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科技兴农 成就果蔬缤纷 在东川区走走,发现农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支流小江沿线的河谷位置。这里的地貌和气候很有特色:高山延绵,小河流淌,光照强烈。当地农户说,这里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最大的特点就是“干、热、临水”。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所以东川区长出来的果蔬口感很不错。 但农户也曾有困扰:一是这里种植的果蔬品种比较传统,以番茄、黄瓜、洋葱等居多,市场竞争力有限。二是河谷种植面积有限,规模化生产有难度。 这些困扰在普陀区援滇干部到来后,逐步有了解决方案。 2021年,援滇干部刘俊、金鸣来到东川区后,下乡下田,很快摸清了干热河谷的特点,并与“娘家人”不断沟通,确定了立足当地资源,与东川区共建小江干热河谷农业科技产业园的工作重点。 其间,援滇干部还为东川区引入了常态化的专业力量——邀请上海农科院专家来东川区指导,申请专项资金成立沪滇协作农业专家工作站,并促成东川区政府与上海市农科院签订《东川区农业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随着沪滇两地在农业科技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东川区农业的果蔬品种和品质迎来巨变。 云南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产业园里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连栋的玻璃温室里,采用荷兰立体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番茄惹人怜爱:绿色“翠玉龙珠”圆滚滚的,甜度很高;橙黄色的“葫芦娃”就像葫芦,酸甜可口。 公司业务经理李演翔表示,立体无土栽培精准控制每株番茄生长所需要素,而且节约土地资源、减少虫害,能有效提升种植效率。经过智慧化管理、科技化运行,每一株番茄苗年产量可达15千克。新品种和高产量,大大增加了东川区番茄的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仅番茄一项,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专家朱为民就为当地引进并试验示范10个新品种。 这是东川区农业品种升级换代的一个缩影。通过沪滇协作,自2021以来,东川区共引进果蔬品种189余个,包括番茄、辣(甜)椒、西瓜、蓝莓等;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较适宜种植的品种25个,并培育出“手撕小西瓜”“清河西瓜”等省市级“一村一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区域蔬果年产值也随之显著增加:从2021年的60万元提升到3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