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涧:数字乡村蹚出振兴新路径“大棚的北京60号鲜枣树长势真好。” “惠海明家的牛犊越长越壮实了。” …… 7月4日,在清涧县下廿里铺镇惠家山村,驻村第一书记袁晓彬和镇村干部通过手机“千里眼”功能了解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 “这‘千里眼’服务功能就是好,能随时随地了解大棚鲜枣的生长情况。”惠家山村山地大棚承包户惠延峰笑着说。 惠家山村的10座山地大棚里种植了2600余株北京60号鲜枣树,2022年开始挂果,年产量达6000公斤,年产值30多万元。目前,该村除依托“千里眼”云平台随时监测鲜枣生长情况外,还在大棚里应用了智能调温技术。在科学的管护之下,枣树长势良好。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近年来,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清涧县抢抓5G产业发展新机遇,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围绕“在家常住农户主导产业全覆盖”工作思路,以“数字惠农、智慧兴村”为抓手,进一步提高5G网络农村覆盖率,助推全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我们村地处深山,以前,打电话都要翻山去镇上,现在,在家里就能用手机和孩子视频聊天。”谈起农村信息化带来的便利,72岁的清涧县宽州镇董家沟村村民董树林说。 由于网络信号覆盖差,宽州镇董家沟村的农产品销售很受影响。2019年,中国联通清涧县分公司为村里建了信号网络基站,有效解决了周边区域网络信号差的问题。2021年,该村打造数字乡村示范村,免费为村民安装了数字电视、智能监测系统并接入宽带设备,让村民在家就能享受智能、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数字乡村建设让村干部只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日常村务工作。在外务工的村民通过手机视频能了解家中老人、孩子的情况。”董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晶说。 在清涧县,像惠家山村、董家沟村这样在田间果园、养殖农场免费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并依托网络云平台,为村民提供便民安居服务的“智慧乡村”越来越多。 乡村生产生活数字化、智能化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清涧县石嘴驿镇杨小慕家沟村的千亩小杂粮基地里安装了不少智能化监测设备,为在此工作的务工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 近年来,清涧县积极拓展县域数字乡村版图,累计签约55个数字乡村项目,持续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